活动冠名到底能带来多少流量?夜市摆摊和明星演唱会都用这招
咱们小区门口新开的烧烤夜市最近挂上了"雪花啤酒狂欢节"招牌,原本冷清的摊位突然排起长队。这种魔力到底怎么来的?今天咱们用奶茶店开业、音乐节抢票这些接地气的案例,掰开揉碎说清楚冠名活动的门道。
一、冠名可不是简单贴个商标
记得去年社区围棋比赛挂上"蒙牛杯"之后,报名人数直接从30人飙升到200多人。冠名本质是资源嫁接,就像把奶茶店开在电影院取票处,双方客流自然产生化学反应。
- 曝光量级差:大学迎新晚会冠名前每天20人咨询,挂上"中国移动校园卡"后咨询台被踩塌
- 信任背书效应:老年健康讲座没人信,改成"同仁堂养生大讲堂"后座无虚席
- 资源置换典范:车展主办方用冠名权换得4S店提供试驾车,省下30万预算
二、三个真实场景对比
活动类型 | 无冠名数据 | 冠名后数据 | 提升幅度 |
高校辩论赛 | 场均80人 | 腾讯云杯辩论赛场均300人 | +275% |
马拉松赛事 | 报名3000人 | 特步城市马拉松报名1.2万人 | +300% |
直播带货节 | 场均GMV50万 | 珀莱雅美妆盛典GMV破800万 | +1500% |
三、让冠名商抢着投钱的秘诀
我们操盘过的少儿才艺比赛,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冠名费从5万涨到25万:
- 在报名表设置"您希望获得哪个品牌的参赛礼包"
- 初赛现场布置成品牌主题体验馆
- 决赛直播时设计品牌定制投票通道
上次给连锁健身房做活动,把瑜伽垫印上KEEP的logo,结果品牌方主动追加了器材赞助。关键是要让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确实在为我们谋福利",而不是生硬打广告。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 某教育机构冠名读书会,结果现场全是保险推销员
- 快餐品牌赞助马拉松,补给站只提供冰可乐
- 汽车厂商冠名亲子活动,签到台摆满购车传单
现在连菜市场年货节都开始玩冠名了,昨天看到"鲁花香油·新春惠民市集"的红色拱门,大爷大妈们挤在摊位前抢福袋。这让我想起三年前操盘过的社区活动,当时要是早点想通这些门道,说不定能帮更多街坊商家赚到钱。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