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入殓师黑白手绘指南:从入门到上头
凌晨三点,我第20次擦掉画歪的入殓师领带线条,咖啡杯里沉淀着铅笔灰。这角色简直是为黑白手绘而生的——那种病态优雅的西装褶皱、棺材的木质纹理,还有永远挂着嘲讽微笑的苍白面孔。今天就跟你们唠唠怎么用最便宜的铅笔和复印纸,画出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入殓师同人。
一、为什么入殓师特别适合黑白画
这角色设计藏着三个手绘友好密码:
- 高对比度造型:黑白燕尾服自带明暗分割线,连游戏建模都故意把光影对比调到120%
- 细节集中区域 :重点全在头部(面具+发型)和手部(戴手套的修长手指),其他部位可以适当偷懒
- 材质明确:皮革、金属怀表链、木质棺材——每种材质都有标志性笔触表现法
工具 | 平替方案 | 致命细节 |
专业素描纸 | 80g复印纸(背面) | 太光滑的纸画不出棺材木纹 |
进口铅笔 | 中华101 2B+6B组合 | 6B容易糊掉面具高光 |
二、新手最容易翻车的五个部位
1. 那个要命的面具弧度
游戏里看似简单的半脸面具,实际有三处反人类转折:太阳穴位置的突然内收、鼻梁处0.5mm的厚度变化、下巴连接处的双层面板结构。我的笨办法是用硬币先描个圆,再按比例切掉1/4。
2. 手套上的缝线细节
别被官方立绘骗了!真实画的时候要把每根缝线间距放大1.5倍,否则远看就是一团灰。这里分享个邪道画法:先用牙签划出凹痕,再侧锋扫铅笔。
3. 棺材的透视灾难
去年同人展上63%的入殓师作品都死在棺材透视上。记住这个数据:当角色站立时,棺材底部斜线角度在58-62度之间(参考《透视学应用》第三章)。画歪了就像扛着微波炉。
三、让画面阴森起来的三个脏技巧
- 故意弄脏画纸边缘:用橡皮擦蹭出雾化效果,模拟游戏里的旧化滤镜
- 反向使用涂改液:在面具高光处点涂改液,干透后用铅笔灰抹出氧化效果
- 咖啡渍做旧:等画完喷点咖啡,用吹风机低温吹出黄渍(别问我是怎么发现的)
昨天试了个新招:把画到一半的稿子塞进冰箱冷冻层,铅石墨遇冷会产生微妙晕染。不过我妈发现后以为我在搞什么邪术...
四、动态姿势的偷懒诀窍
画入殓师总不能永远站军姿吧?经过200多张废稿验证,这两个动作既带感又相对好画:
1. 棺材开启瞬间
重点捕捉西装下摆的飘动幅度。有个取巧办法:先画棺材里伸出的手,西装下摆的褶皱方向要跟手臂形成对抗力。
2. 整理手套的待机动作
这个经典动作的关键帧在右手小指——必须画出刚摘到一半的紧绷感。建议观察现实中医生摘橡胶手套的慢动作。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入殓师手套在游戏里其实是左右不对称设计,左手无名指多一道缝线。这个彩蛋90%的同人画都忽略了。
五、关于风格化的危险尝试
上周我把入殓师画成美式漫画风,结果被同好群嘲"像小丑下岗再就业"。总结出血泪教训:
- 日系萌系画风可以,但面具必须保留至少70%原版细节
- 厚涂法慎用,会失去标志性的"纸片人恐怖谷效应"
- 极简主义是死路,这角色的魅力恰好在冗余细节
不过凌晨两点后画的入殓师总会莫名带点克苏鲁气质...可能和大脑当机状态有关?
六、工具失控现场实录
自从开始画这个角色,我的工具就开始各种诡异状况:
异常现象 | 科学解释 | 玄学解释 |
6B铅笔频繁断裂 | 画棺材用力过猛 | 角色不满意我的刻画 |
橡皮总在半夜消失 | 随手乱放 | 被拿去擦棺材了 |
最邪门的是上周,明明画的是标准比例,扫描后却发现面具左眼比右眼大了3%——和游戏里入殓师的面具数据完全吻合。现在同好们都叫我人体测量仪...
画到这儿发现天都快亮了,铅笔又短了一截。要是你们画的时候遇到棺材透视画不准,试试把手机斜着放在画稿上方当参考线——这招是我在第七杯咖啡后顿悟的。对了,画入殓师千万别用自动铅笔,那种工业感会毁掉整个画面的灵异氛围,别怪我没提醒啊。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