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乐蒂画蛋仔派对视频的野路子教程
凌晨2点37分,我刚用指甲抠掉第3个画歪的蛋仔眼睛,突然意识到这玩意儿比想象中难搞。上次看米乐蒂视频里那些圆滚滚的小东西,还以为随便涂两笔就能成,结果自己上手才发现——每个像素都在叛逆。
一、准备工作比画画本身还麻烦
翻遍米乐蒂所有视频发现,她用的工具其实特别朴素:
- 数位板:Wacom CTL-472,六百多块的入门款,边缘都磨出包浆了
- 软件:永远在卡顿的Sai2,调色盘文件命名全是"新建123"
- 参考素材:电脑桌面上有个叫"蛋仔尸体"的文件夹,堆着287张截图
我在二手市场淘了同款板子,安装时发现驱动光盘早被前主人当杯垫用了。折腾到凌晨才搞定压感,笔尖在板子上打滑的触感,就像用肥皂在玻璃上画画。
1.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硬件玄学
问题 | 土办法 |
线条总断断续续 | 在板子下面垫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
笔尖打滑 | 贴眼镜防滑贴,手感像用橡皮擦画画 |
手腕悬空酸痛 | 把空调遥控器绑在手臂当配重 |
二、破解米乐蒂的绘画逻辑
反复看她2023年4月那期"蛋仔跳水失败合集"的绘制过程,发现个邪门规律——所有蛋仔都是先画成土豆,再慢慢雕琢成球的。
2. 分镜脚本的隐藏公式
米乐蒂的视频总有种魔性节奏,拆解后发现每20秒必然出现:
- 1次蛋仔脸着地
- 2次Q弹效果
- 3帧表情崩坏
我试着用Excel做分镜模板,结果发现她根本没用专业软件,所有分镜都画在便利贴上,有些还沾着泡面油渍。
三、软件操作的反常识技巧
Sai2的抖动修正开到5反而更自然,这个参数在贴吧吵了三年没结论。米乐蒂的笔刷设置更离谱:
- 主笔刷叫"祖传毛笔"
- 混色参数永远73%
- 最小尺寸调成0.7px
凌晨三点测试时发现,用铅笔工具画线稿比钢笔工具更生动,虽然理论上应该反过来。这就像用水果刀切菜比专业厨刀顺手,完全违背常理。
3. 上色时的脏套路
米乐蒂的蛋仔从来不用纯色,但也不是正经阴影画法。研究到第18遍终于看懂:
- 先用油漆桶倒满荧光粉
- 图层模式调成"正片叠底"
- 拿橡皮擦随便蹭几下
试了七次才掌握"随便蹭"的力度,太轻像没洗干净的马克笔,太重直接变煤球。最后在数位板上贴了张"下手重点"的便签才解决。
四、动作设计的土味物理学
蛋仔的弹性根本不是用动力学模拟的,米乐蒂的私人笔记里写着:
动作 | 绘制秘诀 |
坠落 | 先画扁掉的形状再补中间帧 |
弹跳 | 第3帧要比第1帧高5像素 |
翻滚 | 故意把重心画歪 |
照着笔记做出来的蛋仔,落地时会像果冻一样Duang两下。有次不小心把弹性参数调太大,结果蛋仔直接弹飞出画布,反而有种诡异的萌感。
窗外鸟叫了,数位板已经烫得能煎鸡蛋。保存时才发现画布角落有只没擦干净的蛋仔线稿,干脆加个对话框写上"放我出去",就当是彩蛋吧。米乐蒂早期视频里也总藏着这种小瑕疵,现在想来可能是故意的。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