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结束后,别让知识产权悄悄溜走
老张上周在咖啡馆跟我吐槽,他操盘的动漫展刚结束就发现有人盗用活动照片卖周边。这事让我想起去年策划的文创市集,有个摊主把我们的主题曲剪成短视频在抖音爆火——可惜没跟我们打过招呼。活动现场热火朝天,散场后的知识产权保护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一、收尾阶段最容易踩的三个坑
筹备期忙得脚不沾地,活动结束就想松口气?这三个隐形炸弹可得当心:
- 摄影师拍完就走人:那些美美的现场照片,版权可能还在摄影师手里
- 「反正就内部用用」:活动录像被员工随手发到B站当宣传素材
- 赞助商带着设计稿离场:三个月后市面上出现「同款」文创产品
真实案例:某音乐节的惨痛教训
去年草莓音乐节结束两周后,某电商平台突然冒出二十多家店铺在卖「现场同款」应援棒。主办方核查才发现,搭建商把设计图纸当样板发给了其他客户。
二、给创意成果上把安全锁
保护对象 | 马上要做的事 | 常见疏忽 |
现场照片/视频 | 24小时内完成版权登记 | 以为网盘备份就算留存证据 |
活动设计方案 | 给所有供应商发确认函 | 微信聊天当作正式授权 |
周边产品设计 | 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 样品发给工厂没签保密协议 |
三、文件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到组委会小李的电脑桌面我惊呆了——「终稿」「最最终版」「打死不改版」堆满屏幕。建议试试这个文件分类法:
- 原始素材库(只存不改)
- 加工文件区(标注修改人和时间)
- 成品保险箱(加密+区块链存证)
技术流都在用的双重保险
隔壁科技公司的老王教我个妙招:给所有对外发布的文件加上数字水印。就像去年ChinaJoy的主视觉图,就算被截掉logo,也能通过隐藏代码找到泄露源。
四、供应商合同要加这条「紧箍咒」
跟印刷厂老陈续约时,我特意加了这段条款:
「乙方须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销毁所有未采用的设计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文件和实体样品。」结果上个月真的在义乌小商品市场发现我们的废稿设计,凭着合同条款顺利。这招可比事后扯皮管用多了。
五、网络监控不能停
活动官网下线不代表工作结束。建议设置这些监控提醒:
- 品牌关键词+「下载」「资源包」等组合词
- 主要设计师的名字+作品类型
- 活动现场定位+时间段的短视频
最近帮朋友公司装的爬虫系统挺有意思,能自动监测三十多个平台的侵权内容。有次半夜两点给我发警报,发现有人正在闲鱼倒卖我们的活动素材包。
说到底,知识产权保护就像给自家菜园子扎篱笆。费点功夫做好这些收尾工作,总比来年看着别人摘果子强。对了,记得在办公室挂个倒计时牌——著作权登记可有三个月的黄金期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