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比原神音乐好吗知乎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阴阳师和原神的音乐到底哪个更好?熬夜听完100小时后的真实感受

凌晨3点,我戴着耳机在网易云疯狂切歌,突然被一个知乎推送砸中:"阴阳师的音乐真的比原神强吗?"这问题像根鱼刺卡在喉咙里——作为两个游戏都玩过2000+小时的老咸鱼,我居然从没认真比较过它们的BGM。

先拆解这个问题的陷阱

很多人讨论游戏音乐时容易犯三个错误:

  • 把"好听"当唯一标准(其实还有功能性、文化契合度)
  • 忽略音乐在不同场景的表现(战斗曲和主界面能一样比吗)
  • 用个人审美代替客观技术分析(比如我就对尺八音色毫无抵抗力)

制作团队的基因对比

阴阳师 原神
核心作曲 梅林茂(电影《花样年华》配乐) 陈致逸(《天涯明月刀》团队)
乐器配置 实体三味线+电子合成 伦敦交响乐团实录
单曲平均时长 2分17秒 4分43秒

凌晨四点发现个有趣现象:阴阳师的《百鬼夜行》用了大量"间"(日本音乐中的留白),而原神《璃月》主题是线性发展的——这就像比较俳句和唐诗。

阴阳师比原神音乐好吗知乎

战斗音乐的技术解剖

戴着降噪耳机反复AB测试时,注意到两个细节:

  • 阴阳师BOSS战会有突然的0.5秒静默(比如酒吞童子第二形态切换时)
  • 原神周本音乐普遍采用动机发展(若陀龙王三个阶段其实是同一旋律变形)

突然想起《游戏音乐设计心理学》里说的:"玩家对战斗音乐的肌肉记忆比旋律记忆更深刻"——难怪我打魂土时会不自觉跟着节奏点屏幕。

文化还原度的降维打击

去年在京都旅行时,某个神社突然响起类似阴阳师庭院BGM的雅乐,当时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后来查资料发现:

  • 晴明主题曲里的龙笛调式完全遵循平安时代乐谱
  • 八岐大蛇战斗曲中藏着能剧"叫び"的变奏

但原神在璃月音乐里埋的五声音阶机关更可怕——有次我把《岩壑之崩》放给学民乐的侄女听,她立刻指出第二小节用了"变宫为角"的转调手法。

音乐叙事的隐藏彩蛋

做日常任务时发现:阴阳师式神主题曲会随传记解锁变化(比如SP青行灯解锁前后完全是两种音色),而原神角色演示音乐干脆把命之座图案转化成旋律(钟离演示曲里能听出贯虹的抛物线)。

阴阳师比原神音乐好吗知乎

咖啡喝到第五杯时突然顿悟:这就像比较川端康成和曹雪芹的文笔,本质上是用不同音乐语法讲东方故事。

那些让我起夜的神级曲目

(突然想分享几个冷门但惊艳的片段)

  • 阴阳师《不知火·离岛之歌》人声吟唱部分,其实混入了潮汐采样
  • 原神层岩巨渊地下矿区BGM中,有用矿石敲击制作的打击乐
  • 两个游戏都爱玩速度欺诈(听着像4/4拍实际是7/8拍)

窗外鸟叫了,才发现网易云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播放最多的是阴阳师《庭院》(工作时当白噪音),但单曲循环最久的却是原神《白皑中的冥想》(失眠专用)。可能就像问寿司和火锅哪个更好吃——取决于你当时饿不饿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