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如何通过市场活动提升产品价值
疫情期间如何通过市场活动让产品更“值钱”
街角咖啡店的老张最近愁得直薅头发,原本每天下午三点准时排队的门店,现在冷清得能听见钟摆声。"这疫情闹的,总不能干等着啊..."他边擦杯子边念叨。其实不止老张,很多老板都在这两年练就了"市场活动七十二变"的本事。咱们今天就唠唠,怎么在疫情期间把产品的价值给“盘活”了。
一、先整明白疫情带来的三大变化
就像打游戏得先看地图,做市场活动得先摸清环境。根据《2022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有组数据特别有意思:
- 67%的人线上购物时间翻倍,但退货率涨了15%
- 社区团购渗透率从12%飙到43%
- 直播买菜的阿姨比去年多了2.8倍
1.1 线下转线上的阵痛期
以前咱们搞促销,往商场门口支个摊儿就能聚人气。现在得琢磨怎么让手机屏幕变成“黄金摊位”。有个做母婴用品的客户,去年把妈妈课堂搬到直播间,配合实时连麦问诊功能,转化率比线下高了30%。
1.2 消费决策更谨慎
大伙儿现在买东西,就像老太太挑西瓜——恨不得把每个纹路都看清楚。某家电品牌做了个对比实验:在详情页增加疫情防护技术的3D拆解视频后,客单价提升了22%。
传统展示方式 | 疫情期优化方案 | 效果对比 |
文字参数说明 | 紫外线杀菌模拟动画 | 停留时长+47秒 |
产品全景图 | 无接触操作演示视频 | 转化率提升18% |
(数据来源:《家电行业数字化营销白皮书》)
二、四招让产品价值“蹭蹭涨”
2.1 把产品变成解决方案
健身房关门那阵子,有个智能跳绳品牌火了。他们不光卖跳绳,还搞了个“21天云打卡”活动,送定制课程、配营养食谱,硬是把单品卖出了私教课的感觉。
2.2 给产品加点“人情味”
上海封控期间,有个生鲜平台做了件暖心事:买蔬菜套餐送烹饪小贴士卡片,教怎么做醋溜白菜、炝炒土豆丝。后来这招被写进《社区团购运营手册》,据说复购率涨了40%。
- 早餐奶配送+天气提醒短信
- 宠物粮附赠隔离期互动指南
- 文具套装里塞张加油小纸条
2.3 把购买过程变成社交货币
某网红雪糕最近搞了个“晒空袋换新口味”的活动,要求买家把吃完的包装袋摆成创意造型拍照。结果你猜怎么着?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了3亿。
2.4 活用“场景嫁接”魔法
知道为啥隔离酒店都爱送多肉植物伴手礼吗?这招是从心理咨询机构那儿学的——绿色植物能缓解焦虑情绪。现在连空气炸锅都开始推“亲子厨房挑战赛”了。
三、三个容易踩的坑要避开
楼下超市王姐去年搞了个“买菜送消毒湿巾”的活动,结果因为湿巾质量被投诉,反而丢了老客户。这里头学问可不少:
踩坑行为 | 优化方案 | 参考案例 |
过度渲染焦虑 | 强调防护而非恐吓 | 某口罩品牌科普视频 |
承诺无法兑现 | 预留10%安全库存 | 社区团购应急预案 |
忽视地域差异 | 分区域定制活动 | 某火锅底料城市歌单 |
(案例来源:2022年度十大营销案例评选)
四、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的妙招
做卫浴的老李头最近乐开了花,他就做了两件事:在抖音教“十分钟浴室消毒法”防水手机支架。结果咨询量翻了倍,还上了同城热搜。
说到这里,社区水果店的刘婶插话:“俺们搞了个‘水果盲盒’,开盒能看见手写祝福语,现在年轻人都抢着要。”你看,有时候花心思比花钱更重要。
晚风捎来烧烤摊的香气,街边的霓虹灯渐次亮起。市场部的灯还亮着,电脑屏幕上跳动着新的活动方案。这大概就是商业世界的韧性——总能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光亮。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