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游戏加强村级农民社区凝聚力
老村长家的游戏夜:村里笑声多了,心也近了
李家庄村头的老槐树下,去年腊月还挂着「空心村」的牌子。自从上个月组织村民玩了几场抓鸭子比赛,现在每到傍晚,连八十岁的王奶奶都拄着拐杖来占位置。镇里统计的村民矛盾调解记录,这个月破天荒降到了零。
一、当秧歌舞遇上抢凳子
我们村试过三种游戏形式,效果最明显的是把传统民俗和现代游戏「混搭」。去年重阳节组织的「玉米粒数数大赛」,既用上了各家晒场的秋粮,又比谁眼明手快。参赛的刘大叔边数玉米边念叨:「这可比打麻将带劲,数完还能直接扛回家喂鸡」。
- 传统改良型:扭秧歌接龙,每错动作罚说句心里话
- 生产结合型:播种模拟赛,闭眼插秧杆比精准度
- 老少混搭型:孙辈教老人玩「你画我猜」手机版
1.1 游戏设计的三个窍门
镇文化站张干事透露,他们设计的「土味游戏三原则」特别受欢迎:①道具必须现成就地取材 ②规则不能超过三句话 ③必须产生能带回家的纪念品。上次用南瓜当保龄球,冠军抱走的南瓜现在还摆在村委荣誉墙上。
游戏类型 | 参与率 | 满意度 | 成本(元/场) |
传统棋牌 | 38% | ★★☆ | 20 |
农活竞赛 | 82% | ★★★★ | 5 |
二、笑声里的意外收获
赵家媳妇和隔壁因为地界纠纷三年没说话,上周在「蒙眼认亲」游戏里,她一把抱住蒙着眼的婆婆叫妈,结果发现是邻居大娘。现在两家人合伙搞起了草莓采摘园,这事被县电视台拍成了《游戏化解恩仇记》。
2.1 游戏带来的三大变化
- 矛盾纠纷减少67%(县司法局数据)
- 留守老人抑郁症状缓解率提高41%
- 村集体活动参与率从19%跃升至76%
村小学王老师说,现在孩子们放学都聚在晒场玩「方言传话」游戏,上次县里统考,我们村孩子的普通话成绩反超了镇中心小学。
三、手把手教你组织游戏日
参考《乡村社区游戏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我们村总结出「五个一」土办法:
- 提前三天用大喇叭唱游戏预告
- 准备能当奖品的实用物件(酱油、洗衣粉等)
- 安排年轻人和老人组「混搭战队」
- 设置「笑场奖」等趣味奖项
- 结束后把游戏照片贴在村口小卖部
暮色里的晒谷场又传来欢闹声,新来的大学生村官正带着大伙玩「玉米芯搭塔」。李大爷说这比喝酒吹牛有意思,他家小孙子现在周末都不肯回县城了。远处谁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和笑声搅在一起,慢慢融进了晚霞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