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小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部落小学里的小小发明家:让创造力在田间地头发芽
山间晨雾还没散尽,木棉小学的孩子们已经抱着竹筒水壶往学校跑。今天要帮寨子设计新的玉米脱粒工具,五年级的阿吉昨晚就把爷爷编竹筐的篾刀擦得锃亮。这种带着泥土味的实践课,正是激发山里娃创造力的金钥匙。
一、玩着学的手工课
当城市学校流行3D打印时,我们的美术老师达瓦另辟蹊径。上周他带着孩子们在溪边捡鹅卵石,要求用天然材料制作会发声的玩具。结果有人用空心木筒做出了竹哨,有姑娘把干葫芦装上石子改造成沙锤,最绝的是用芭蕉叶叠出的"青蛙鼓",拍打时能发出三种不同音调。
1. 材料变变变
- 竹筒盲盒:每人随机领取竹节、麻绳、树胶三样材料
- 创意银行:收集寨子里废弃的渔网、旧瓦片、葫芦瓢
- 每月举办"废物大变身"擂台赛
传统手工课 | 创新实践课 |
临摹教师作品 | 自主设计解决方案 |
使用标准材料包 | 开发本土自然资源 |
二、会讲故事的田野
数学老师其美把测量课搬到了梯田。孩子们用麻绳丈量田埂时,意外发现了蚂蚱翅膀的对称美。现在他们自创的"生物几何"笔记里,画满了蜻蜓复眼的正六边形、蜘蛛网的放射线。
2. 自然观察家养成记
- 晨读时记录三种云朵形状
- 给校园里的老茶树写生长日记
- 用野花汁液制作色谱卡片
去年冬天,学生们用竹片和旧胶片自制"光影捕手",在操场上捕捉到了彩虹穿过水雾的瞬间。这个意外发现后来被写进了州里的《乡土科学教材》。
三、歌舞里的方程式
音乐老师卓玛正在发愁,直到她把苗寨飞歌改编成数学童谣:"三个锦鸡尾呀,加上五根蜡染线,八宝银项圈..."现在孩子们边打拍子边练口算,连最怕数学的扎西都能快速心算两位数加法了。
常规教学 | 文化浸润式教学 |
抽象概念讲解 | 结合民族生活实例 |
标准练习册 | 自制民族元素教具 |
操场上,几个男孩正用竹竿搭盖小屋,这是他们设计的"榫卯结构体验角"。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就像那些正在生长的创意,终将在红土地里扎下深根。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