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模仿这游戏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当人们说第五人格模仿黎明杀机时 到底在争论什么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刷到"第五人格抄袭"的帖子,咖啡杯旁边堆着三本不同版本的游戏设计教材。说真的,这话题就像宿舍楼下那家永远在争论"微辣到底多辣"的烧烤摊——每隔几个月就要热闹一次。

两个游戏的"撞脸"现场

2018年第五人格上线那会儿,我正沉迷《黎明杀机》(Dead by Daylight),突然看到熟悉的"逃生者视角"和"心跳机制",手里的Switch差点掉泡面里。后来发现连处刑动画都像双胞胎——监管者把求生者挂上气球的样子,活脱脱是杀手扛人上钩的东方版本。

相似点 黎明杀机(2016) 第五人格(2018)
核心玩法 4v1非对称对抗 4v1非对称对抗
恐惧机制 心跳声提示杀手接近 心跳声提示监管者接近
处刑方式 挂钩献祭 火箭椅放飞

但网易真的照搬了吗?

有次在游戏展和《黎明杀机》的策划闲聊,他指着第五人格的"破译密码机"说:"这个QTE设计比我们当初的发电机有趣多了。"确实,后来更新的这些内容:

  • 侦探推理剧情线
  • 人格天赋系统
  • 中国风地图(比如永眠镇)

都是独一份的创意。就像我表弟总说的:"哥,你看这俩游戏就像麻辣烫和冒菜——汤底像不代表配料相同啊。"

非对称对抗游戏的发展简史

翻我2013年的游戏笔记,《进化》(Evolve)那页还夹着麦当劳小票。这款2K发行的4v1射击游戏,比《黎明杀机》还早三年。更早的还有:

  • 《十三号星期五》(1989年FC版)
  • 《鬼屋魔影》系列里的多人模式
  • 甚至《魔兽世界》的某些副本机制

游戏设计师克里斯·布朗在《非对称游戏设计手册》里写过:"追逐与逃生的快感,是人类最原始的游戏冲动。"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捉迷藏,当"鬼"的和逃跑的体验本来就不该相同。

玩法机制能申请专利吗?

查资料时发现个冷知识:《俄罗斯方块》的版权官司打了三十年,但最终法院认定"下落方块"的玩法不受保护。同理:

  • 《绝地求生》没垄断"大逃杀"玩法
  • 《DOTA》没阻止《英雄联盟》出现
  • 《糖果粉碎传奇》和《开心消消乐》共存

去年参加GDC时,有位独立开发者说得妙:"如果第一个做平台跳跃的人注册了专利,现在马里奥得给多少家公司交版权费?"

东西方恐怖美学的分水岭

凌晨四点,我翻着《日本妖怪文化研究》,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第五人格"不像抄袭"——它的恐怖是东方式的。比如:

  • 监管者红蝶的造型参考了能剧面具
  • 湖景村的场景藏着《聊斋》元素
  • 角色"咒术师"的设定明显脱胎于湘西巫蛊

对比《黎明杀机》里电锯杀人狂、小丑这些西方恐怖片符号,就像比较《午夜凶铃》和《德州电锯杀人狂》,虽然都吓人,但吓人的方式完全不同。

玩家体验的微妙差异

我采访过两个游戏都玩的室友,他边吃薯片边说:"杀机玩完要做噩梦,第五人格玩完想买皮肤。"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

  • 第五人格有大量女性玩家(约占60%)
  • 游戏内社交系统更完善
  • 赛季剧情持续更新

就像恐怖片和恐怖主题密室逃脱的区别,前者追求心理冲击,后者侧重互动体验。

第五人格模仿这游戏

法律层面的有趣事实

查判决书时发现,网易其实和《黎明杀机》开发商Behaviour有过合作。2018年那个被疯传的"抄袭声明",后来被证实是媒体误读。实际发生的是:

  • Behaviour协助第五人格优化玩法
  • 部分杀手形象获得授权
  • 黎明杀机手游版由网易代理

这让我想起《塞尔达传说》制作人青沼英二对《原神》的评价:"优秀的作品会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窗外天快亮了,咖啡杯底积了层糖渍。或许游戏圈的"抄袭争议"就像这杯冷掉的咖啡——初尝苦涩,细品之下才能尝出不同配方带来的微妙差异。桌上的《游戏设计梦工厂》翻到第217页,上面用荧光笔标着一行字:"所有创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关键看你望向哪个方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