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入殓时期抠图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第五人格入殓师时期抠图事件始末:一场玩家与官方的拉锯战

凌晨2点37分,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时间,第N次刷新第五人格官方微博——关于入殓师皮肤抠图的争议已经吵了三天,评论区像被炸过的鱼塘,什么妖魔鬼怪都浮上来了。作为一个从内测玩到现在的老玩家,这事儿我得掰扯清楚。

一、事件起源:玩家发现皮肤贴图有问题

2021年3月那会儿,入殓师的新皮肤「驱魔人」上线。本来挺帅一造型,结果有眼尖的玩家发现:这货的燕尾服下摆居然是直接抠的初始模型!具体表现为:

  • 动作幅度大时会出现布料穿模
  • 衣摆褶皱与初始皮肤完全一致
  • 金属装饰品像是直接PS上去的

当时贴吧有个技术流老哥做了对比图,把初始皮肤的「验尸官」和「驱魔人」叠在一起——好家伙,除了颜色和花纹,连衣服上的破洞位置都分毫不差。

二、官方回应引发的二次争议

网易的第一次声明特别有意思,原话是:「部分装饰元素沿用基础模型是行业常见做法」。这话就像往油锅里泼水,直接把玩家分成了三派:

第五人格入殓时期抠图

激进派 "1288回声就这?重做!"
中立派 "能理解但希望优化"
护官派 "你们行你们上啊"

最绝的是有玩家翻出同期上线的「红蝶·白无垢」做对比——人家那和服下摆可是实打实重新建模的。这下「行业常见做法」的说法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2.1 技术层面的真相

我特意问了做游戏建模的朋友(这哥们现在还在改模型,微信回得断断续续的)。据他透露:

  • 完全重做模型成本约3-5人/周
  • 直接修改贴图最快2天就能完工
  • 入殓师这种带物理模拟的布料最难搞

"但这不是偷懒的理由,"他补了句语音,"至少该把容易穿模的地方重调一下"。

三、事件的戏剧性转折

就在骂战最凶的时候,有个叫「咸鱼翻身」的玩家发了条神帖:「你们有没有发现,入殓师的棺材也被抠图了?」配图是初始棺材和驱魔人棺材的叠层对比。

这下连中立派都坐不住了。因为棺材是入殓师的核心道具,按照官方自己的皮肤分级标准,紫皮必须重做专属道具模型。参考《第五人格皮肤制作规范V2.3》(2020年玩家见面会流出资料)第三条:

  • 普通皮肤:允许复用基础模型
  • 稀有皮肤:30%以上部件需新建模
  • 精华皮肤:全新建模+专属动作

后来官方悄悄修改了公告,在「行业常见做法」后面加了句「将优化棺材模型细节」。但玩家们已经不买账了——有人开始逐帧分析其他皮肤的抠图痕迹,活生生演变成游戏界的「大家来找茬」。

四、事件后续影响

这事儿最后以官方补偿10个精华碎片告终(笑死,连个整十连都不舍得给)。但产生的连锁反应很有意思:

  • 玩家自发成立「反抠图联盟」,持续监督新皮肤质量
  • 2021年下半年的皮肤建模精度明显提升
  • 后来出的入殓师限定金皮「哈姆雷特」被扒出用了7套独立动作

现在回想起来,这场风波其实暴露了非对称竞技游戏的角色产能困境。当游戏运营到第三年,50多个角色的皮肤维护成本会呈指数级增长。我在《手机游戏美术管线优化》里看过一组数据:

角色数量 年均皮肤产出 平均制作周期
30-40个 80-100套 2-3周/套
50+个 120-150套 1-2周/套

凌晨3点20分,窗外有野猫在打架。翻着当年存的对比图,突然觉得玩家和官方就像在玩一场永无止境的捉迷藏——我们找漏洞,他们打补丁,循环往复。倒是入殓师这个角色因祸得福,后来出的皮肤再没人敢敷衍,连随身物品都精致得能当传家宝。

(键盘突然卡住,打不出句号了这破机械轴)算了,反正故事说到这儿也差不多,最后放张当时玩家自制的「防抠图指南」要点吧:

  • 看光影:同一角度下高光位置是否合理
  • 拉近景:检查装饰物是否有立体感
  • 做动作:观察动态部位是否自然

咖啡凉了,屏幕右下角弹出「显卡驱动需要更新」的提示。这场两年前的争吵如今看来就像游戏里的旧赛季,只剩下老玩家偶尔提起时的会心一笑。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