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朋友闲聊,她说卢浮宫最近搞了个“赝作活动”,听名字就让人觉得好奇——这种顶级博物馆居然主动展示假货?仔细一查才发现,所谓的“现代艺术展”其实是场精心策划的沉浸式体验,既能看到马蒂斯的《舞蹈》初稿,还能亲手参与鉴别名画真伪。作为巴黎逛展老司机,这就把刚挖到的看展干货分享给大家。
一、为什么说这个展能颠覆认知
卢浮宫向来以古典艺术见长,但这次策展人皮埃尔·路易斯在采访里提到(《艺术新闻》2023年9月刊),他们特意把莫奈睡莲厅隔壁的北翼展厅改造成“真与幻的实验室”。刚进展区就被震撼到——原本该挂《蒙娜丽莎》的位置,现在悬着六幅不同版本的微笑肖像,灯光还会每20分钟切换冷暖色调。
1. 三大必看互动装置
- 笔触显微镜:把雷诺阿的《煎饼磨坊》和赝品并置,用40倍放大镜能看到真迹颜料里的亚麻籽碎屑
- 气味盲盒:根据康定斯基作品自动释放松节油、薰衣草或金属锈味,猜对气味组合能解锁隐藏讲解
- AI临摹台:上传自己的涂鸦,算法会生成野兽派/立体主义等五种风格的“伪作”
对比项 | 传统展览 | 本次特展 |
参观方式 | 单向观看 | 多感官交互(视觉/触觉/嗅觉) |
展品比例 | 100%真迹 | 43%真迹+57%高仿(卢浮宫技术报告2023) |
平均停留时间 | 28分钟 | 1小时45分钟(馆方人流监测数据) |
二、行家才知道的隐藏玩法
周二下午四点是个神奇时段——保安大叔悄悄告诉我,这个时候的阳光会穿过玻璃穹顶,在毕加索《亚维农少女》的仿作上投下特殊光斑。记得带支紫外线手电筒(功率不超过5w的允许入场),照在贾科梅蒂的雕塑底座上,能看到激光雕刻的防伪编码。
2. 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彩蛋
- 塞尚静物画的赝品画框内侧,藏着策展团队签名
- 互动屏连续答对3道鉴别题,会生成专属参观证书
- 出口处的纪念品商店有卖“失败赝品”明信片套装
三、避开人潮的实用指南
虽然展期到明年2月,但想要安静欣赏马蒂斯的手稿,建议选周三晚间的特别场次。穿双舒服的鞋子很重要——我从德拉克洛瓦厅走到现代展区实测要15分钟,途中经过的十九世纪画廊最近在维修,记得从黎塞留通道绕行。
遇到戴深蓝色胸牌的讲解员千万别错过,他们能演示如何用手机摄像头识别画布织纹。要是对某件展品特别感兴趣,可以去东侧服务台申请“专家时间”,每周五上午有修复师现场解说颜料层分析技术。
最后提醒下,别在社交平台发带赝作挑战标签的照片——我朋友因为po了张自己临摹的蒙克《呐喊》,第二天收到策展团队的正式鉴定书,现在还在跟评论区较真那到底算不算二创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