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动物帮主人报仇?这事儿还真有科学依据
凌晨三点半,我蹲在电脑前改第五版方案,突然听见客厅传来"咚"的一声。我家那只橘猫正把欺负过它的流浪猫的玩具老鼠往我拖鞋里塞——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动物行为学》期刊上那个炸裂的研究:游戏里动物帮玩家报仇的设定,在现实世界居然真有原型。
一、动物记仇这事儿不玄乎
去年在云南野生动物救助站,我亲眼见过被游客扔石头的猕猴。三个月后那游客再来,猴群集体冲他呲牙,唯独不攻击其他游客。研究员老李叼着烟说:"这些家伙记性比某些人类强多了。"
- 大象能记住20年前伤害过它的人的气味
- 乌鸦会教幼崽辨认特定人脸
- 章鱼会向讨厌的饲养员喷水
《动物认知》期刊2021年的论文用红外相机拍到,野生狼群会特意绕开曾经伤害过它们同伴的猎人的陷阱,哪怕那些陷阱已经废弃五年。
二、游戏设计者早就看透这点
我那个做游戏策划的发小喝啤酒时透露,他们设计动物NPC行为逻辑时,参考的都是真实动物行为数据表:
动物类型 | 报复行为触发条件 | 持续时间 |
狼 | 主人生命值下降50% | 直到目标死亡 |
鹦鹉 | 主人装备被偷 | 3个游戏日 |
蜜蜂 | 庄稼被破坏 | 攻击5次后重置 |
"最绝的是猫科动物设定,"他打了个酒嗝,"必须加入随机性——现实里的猫帮主人报仇全看心情。"
2.1 那些令人发毛的真实案例
2019年《兽医行为学》记录了个案子:美国农场主的牧羊犬,在主人被偷羊贼打伤后,连续半年每晚去那人家门口撒尿。更绝的是巴西那只亚马逊鹦鹉,在主人被抢劫后,突然开始对每个穿红衣服的人喊警察局电话——抢劫犯当时就穿着红色连帽衫。
我家楼下宠物医院张医生说:"动物报仇最可怕的是精准打击。去年有只被熊孩子拔过毛的玄凤鹦鹉,后来只要那孩子来就打翻他的冰激凌,别人给的零食它照单全收。"
三、为什么动物会这么干?
熬夜查资料时发现,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们早在2016年就用核磁共振扫描过狗脑。当主人被"攻击"(实验员假装打主人),狗的大脑杏仁核活跃度飙升到平时的7倍——跟人类看到亲人遇险时的反应一模一样。
- 群体利益:狼和猿类会维护群体安全
- 资源保护:猫狗把主人看作食物来源
- 情感联结:鹦鹉等宠物会产生依恋
不过日本京都大学发现个有趣现象:被实验室养大的动物很少报复,野性越强的个体越容易记仇。这大概解释了为什么《我的世界》里驯服的狼比家养猫更爱主动攻击。
凌晨四点的咖啡已经凉透,我家猫正把欺负过它的邻居家狗的玩具咬得嘎吱响。突然理解为什么游戏里要给动物加报仇设定了——这根本就是现实世界的像素化复刻。窗外的鸟开始叫了,或许它们也在讨论昨天哪个熊孩子扔了石子...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