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是怎么做出来的?一个游戏背后的真实故事
凌晨3点,我第18次被"蛋仔翻滚"的音效洗脑时,突然特别好奇——这玩意儿到底是怎么被捣鼓出来的?查了三天资料才发现,这个看起来简单的派对游戏,背后藏着不少有意思的细节。
一、最开始就是个"蛋"
2019年夏天,网易的雷火工作室有个特别小的项目组在捣鼓新点子。当时市面上全是硬核竞技游戏,他们就想做点不一样的。有个95后策划在团建玩人体碰碰球时,突然说了句:"要是能把人变成圆滚滚的球打架..."
三个月后,他们真的搞出了个原型:
- 6个颜色不同的球在地图上乱撞
- 物理引擎烂得离谱——角色会卡在墙角抽搐
- 美术风格像10年前的Flash小游戏
但测试时所有人都笑疯了,有个程序员玩到忘记吃午饭。这让他们确信:"蠢萌"可能真是条路子。
二、差点胎死腹中的黑暗时刻
2020年疫情最严重那会儿,团队遇到了大麻烦:
问题 | 具体表现 |
物理引擎 | 8个蛋仔同屏就会穿模 |
服务器 | 广州玩家能吊打新疆玩家(延迟差300ms) |
盈利模式 | 内部评审会上被骂"幼稚园水平的商业设计" |
最惨的时候,主程连续两周睡在公司,后来在采访里说:"当时洗手间镜子里的我,活像个发霉的蛋仔。"
三、那些你不知道的测试趣事
1. 关于"弱智"操作
早期有个设定是双击跳跃能二段跳,结果测试时发现:
- 60%玩家根本发现不了这个机制
- 30%玩家以为是bug
- 剩下10%用这招把别人挤下地图后狂笑
最后改成了现在这个明晃晃的翻滚按钮,数据立刻好看了三倍。
2. 皮肤系统的诞生
原计划只有基础颜色可选,直到有天美术妹子偷偷给蛋仔加了顶圣诞帽。第二天所有人都在问:"这帽子哪来的?我也要!"现在游戏里70%的营收就靠这些花里胡哨的皮肤。
四、上线后的那些意外
2021年5月27日首发当天,服务器崩了四次。最离谱的是因为太多人同时用"咸鱼"皮肤,数据库把这判定为异常流量...
但真正的转折点是暑假期间,抖音上突然冒出各种蛋仔迷惑行为视频:
- 两个蛋仔卡在旋转门里互骂
- 八人局决赛圈集体摆烂跳舞
- 用道具把队友弹进岩浆还点赞
团队连夜开会,决定顺势把游戏往社交整活方向推,这才有了后来的UGC地图和表情系统。
五、现在的情况
你可能不信,维护这游戏最头疼的不是技术问题:
- 每天要审核3万多张玩家自制地图
- 最火的"躲猫猫"玩法其实是玩家先发明的
- 有个客服专门处理"我朋友偷我蛋币"的纠纷
写到这里天都亮了,游戏里又更新了新赛季。突然发现蛋仔岛某个角落还保留着最初测试版的粗糙贴图——可能开发者们也想记住,那个差点被放弃的"蠢蛋"是怎么滚到现在这个位置的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