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玩家开始写歌:藏在游戏里的音乐狂欢
凌晨三点,我第N次被《蛋仔派对》里那个魔性的"嘿咻嘿咻"BGM洗脑时,突然发现网易云多了个叫"蛋仔派对原创音乐"的歌单——点开瞬间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里面全是玩家自制的鬼畜神曲。这事儿特别有意思,你说一个主打乱斗的休闲游戏,怎么就成了民间音乐人的创作温床?
一、游戏BGM怎么就成了全民Remix素材
《蛋仔派对》原声带其实挺简单的,主要就三类:
- 主界面BGM:那个让人DNA乱动的电子音效
- 关卡音乐:不同地图有专属节奏,比如工厂图的机械音效
- 动作音效:最经典的"蛋仔惨叫"和获胜时的"啵啵"声
但玩家愣是把这些素材玩出了花。有个叫"麻薯DJ"的UP主,用游戏音效做了首《蛋仔夜店》,把淘汰音效剪成鼓点,角色笑声当hi-hat用,现在播放量都破百万了。更绝的是游戏里那个魔性扭屁股动作,被人采样做成Trap音乐的drop部分,配上"别挤了要掉下去了"的语音,莫名带感。
原声音效 | 玩家二创用法 | 典型案例 |
开局倒计时 | EDM前奏build-up | 《蛋仔倒计时》remix版 |
滚动音效 | Bassline底层音色 | 地下八英里蛋仔diss战 |
胜利烟花声 | 副歌过渡fill | 《黄金蛋皇》同人曲 |
二、玩家原创歌曲的三大门派
蹲了半个月各大音乐平台,发现这些民间创作基本能分成几类:
1. 硬核技术流
用FL Studio专业扒谱的,比如用游戏主旋律改编的钢琴版《蛋仔幻想曲》,或者那个把二十张地图BGM混成交响乐的狠人。有个叫"蛋黄酱"的大佬甚至做了五声部阿卡贝拉,纯人声模仿游戏里各种音效,听得人头皮发麻。
2. 整活玩梗派
这类最出圈,代表作是《在巅峰对决当老六》——歌词全是游戏梗:"凤凰蛋的徽章闪瞎眼/咸鱼躺平也能混晋级/决赛圈躲在滚筒里/没想到吧我还在苟"。旋律简单但特别上头,现在都成玩家间的暗号了。
3. 走心故事向
意外的是很多情感向创作,像《蛋仔岛没有晚安》讲玩家深夜组队,《翻滚吧蛋卷》写游戏里认识的闺蜜。最绝的是有对情侣把游戏里互坑的语音剪成情歌,副歌部分是两人同时掉崖的惨叫,莫名浪漫?
三、为什么偏偏是蛋仔?
其实对比过其他休闲游戏,发现《蛋仔派对》的音乐创作特别活跃不是没道理的:
- 音效记忆点太强:那个"啵啵"笑声和淘汰时的"啊呀",比流行歌副歌还洗脑
- 动效自带节奏:翻滚、弹跳的动作音效天然有律动感,比MOBA游戏的打斗音效更适合音乐创作
- UGC文化基因:从皮肤设计到地图编辑器,这游戏本来就鼓励玩家创作
有音乐专业的朋友分析说,游戏原声用的都是波形简单的合成器音色,特别容易采样重组。就像乐高积木,虽然零件不多但拼法无限——这话在理,你看连游戏里那个"道具刷新"的叮咚声,都被人拿来当电子风铃用了。
四、藏在歌词里的玩家生态
翻了几百首原创歌后发现,歌词内容简直就是部《蛋仔社会学》:
凌晨三点写的《夜猫子冲锋》里全是"防沉迷要关了/再开最后一局";学生党写的《周末狂欢》直接吐槽"作业没写完/但战队赛要开了";还有首《蛋搭子》专门讲游戏里各种奇葩队友,从挂机狗到胜负狂,句句扎心。最真实的是那首《掉分快乐》,副歌反复唱"从凤凰蛋滚到鹌鹑蛋/我笑着笑着就哭了",过于真实引起不适。
最近还冒出些专业度惊人的作品,比如用游戏音效模拟雨天白噪音的《蛋仔失眠电台》,或者那个用关卡机关声效编的《机械蛋仔协奏曲》。听说官方都注意到这个现象,上个月更新时特意开放了更多音效素材下载——这波啊,是双向奔赴了。
现在每天睡前都得刷会儿新歌,看着播放量从几百涨到破万的过程特别治愈。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游戏里办线上演唱会了,当三十个蛋仔围着DJ台蹦迪,背景音乐是玩家自制的《滚蛋吧周末》,那种快乐比拿冠军还纯粹。或许这就是当代年轻人的文艺复兴?反正我先把闹铃换成《蛋仔起床号》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