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柔营销活动中的创新点及影响:一场关于头发与生活的对话
周末去超市囤日用品,货架上那抹熟悉的粉色总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飘柔的包装二十年如一日地温柔,但仔细瞧才发现,它早已不是记忆里那个只会讲"柔顺"故事的品牌。从妈妈辈的国民洗发水到年轻人的社交货币,飘柔这些年玩的营销花样,简直比女生的发型变化还精彩。
一、当洗发水开始玩转社交媒体
去年秋天,朋友圈突然被飘柔不焦虑挑战刷屏。这个让都市人对着镜子梳头100下的活动,看似无厘头,却在抖音创造了3.2亿播放量。不同于传统品牌硬推产品功效,飘柔把梳头这个日常动作变成了减压仪式。
- 参与门槛极低:一面镜子+一把梳子
- 情感共鸣设计:抓住现代人的焦虑情绪
- UGC内容爆发:素人视频播放量超明星代言3倍
营销策略 | 传统广告 | 社交媒体挑战赛 |
参与人数 | 被动观看约5000万 | 主动参与超200万 |
成本效益比 | 1:1.2 | 1:4.8(数据来源:艾瑞咨询) |
1.1 把产品体验变成社交货币
我家表妹为了参加挑战赛,特意买了飘柔樱花瓶。问她为什么选这款,小姑娘晃着手机:"拍视频时瓶身的渐变粉特别上镜啊。"看,现在的消费者,连买洗发水都要考虑内容创作需求了。
二、跨界联名玩出新花样
去年双十一,飘柔与故宫文创的联名礼盒让我这个老用户差点没认出来。鎏金瓶身配上宫墙红,洗发水硬是做出了收藏品的架势。这波操作直接让天猫旗舰店当天销量同比暴涨180%。
2.1 文化赋能的产品逻辑
礼盒里附赠的《梳妆秘笈》小册子堪称神来之笔。把古代娘娘们的护发秘方用现代语言解读,既有趣又有说服力。隔壁王阿姨买完舍不得用,说是要当传家宝——虽然最后还是在闺女软磨硬泡下开封了。
联名对象 | 故宫文创 | 泡泡玛特 |
目标人群 | 25-40岁女性 | 18-25岁Z世代 |
溢价空间 | +68% | +120%(数据来源:凯度消费者指数) |
三、把线验做成记忆点
今年春天在朝阳大悦城遇见的飘柔快闪店,完全颠覆我对洗护品牌的认知。布满鲜花的试洗区、能检测发质的智能镜、定制香味调香台,要不是闻到熟悉的洗发水香,还以为走进了网红咖啡馆。
- 试洗区排队最长纪录:2小时15分
- 定制香型留存率:47%用户二次回购
- 社交媒体自发传播:小红书相关笔记超5万篇
3.1 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服务
工作人员拿着平板给我做发质检测时,我仿佛看到了美发店Tony老师的高科技版本。不过人家不推销办卡,只根据检测结果推荐产品线。这种"科学护理"的人设,可比单纯说"修护损伤"有说服力多了。
四、公益营销的温度把控
上个月在社区看到飘柔的"柔顺接力"活动,旧瓶回收换新装,还能给山区孩子捐洗发水。这个点子妙在既环保又暖心,我家老太太把攒了半年的空瓶全翻出来,边排队边跟老姐妹安利:"这牌子懂事,知道回馈社会。"
公益项目 | 旧瓶回收计划 | 乡村教师关爱计划 |
参与人数 | 32万+ | 15万+ |
品牌好感度提升 | 41% | 28%(数据来源:益普索品牌健康度调研) |
超市里遇见邻居张姐,她正往购物车里塞飘柔新年限定装。"现在买两瓶送生肖发膜,正好给闺女凑个本命年礼盒。"收银台滴滴声中,粉色包装在传送带上列队前行,像是无数个关于美好的生活注脚。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