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部活动记录:为什么公平规则能让活动更有人情味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3

老张端着保温杯站在社区公告栏前,手指在玻璃上敲了敲:"这次的棋牌比赛报名表怎么又贴歪了?"这个当了十年社区支部书记的老党员,最近正为居民活动参与度下降发愁。上周的包粽子活动,王大妈和赵大姐因为材料分配问题差点掀了桌子——这样的场景在很多社区都不陌生。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去年重阳节,东湖社区组织的敬老宴就闹出过笑话。原本计划每桌8人,结果李大爷带着全家5口人都来了,隔壁桌却空着三个位置。工作人员临时调整座位时,王奶奶的假牙套不小心掉进了汤锅里。这件事给我们敲响警钟:

  • 资源分配矛盾:有限的活动物资如何合理分配
  • 参与体验落差:有人尽兴而归,有人败兴而返
  • 后续管理难度:工作人员总要当"救火队员"

规则缺失的蝴蝶效应

社区支部活动记录:制定公平公正活动规则的重要性

春晖社区2022年的中秋晚会就是个反面教材。由于没有提前规定节目时长,张阿姨的京剧清唱足足唱了25分钟,后面准备的儿童舞蹈只能压缩到3分钟。当晚社区热线接到7个投诉电话,第二年晚会报名人数直接腰斩。

对比项 有明确规则的活动 随意安排的活动
居民参与度(数据来源:《基层社区活动调研报告》2023) 82% 47%
现场纠纷发生率 ≤5% ≥35%
活动后续传播意愿 91%居民愿发朋友圈 仅29%主动分享

二、好规则是活的指南针

朝阳社区去年开始实行"流动红旗"制度,把活动筹备工作交给居民轮值。但刚开始就遇到难题——总有人以工作忙为由推脱。后来他们补充了三条细则:

  • 提前三个月抽签确定轮值小组
  • 特殊情况可申请调换(需提供证明)
  • 完成轮值可抵扣社区志愿服务时长

现在每个月的读书会,报名当志愿者的居民反而要排队预约。

规则的温度体现在细节

在制定社区运动会规则时,工作人员特意加了一条:"70岁以上老人可自选参赛组别"。这条看似多余的规定,让爱打乒乓球的陈爷爷既能参加老年组保龄球,又能在壮年组乒乓球赛里大显身手。后来这个细节被《社区治理》杂志作为典型案例收录。

三、记录本里的民生百态

翻开青山社区的活动记录本,能看到用不同颜色笔做的标记:

  • 红色标注规则漏洞
  • 绿色记录居民建议
  • 黄色贴着小纸条写改进方案

去年春节联欢会的记录页上还粘着半截糖纸,那是调试音响时小朋友塞过来的"慰问品"。

傍晚的社区广场渐渐热闹起来,舞蹈队的音乐声里混着孩子们的笑闹。看着活动室墙上新贴的《议事会守则》,老张拧开保温杯喝了一口茶,茶叶在杯子里慢慢舒展,就像那些不断完善的活动规则,终会泡出让人回味的甘醇。

社区支部活动记录:制定公平公正活动规则的重要性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