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校园营销活动参与者反馈:学生们到底怎么说?
九月的大学城里飘着桂花香,蒙牛的蓝色帐篷又在食堂门口支棱起来了。作为连续七年深耕高校市场的乳企,他们今年带着新研发的果粒酸奶搞了场大阵仗。我在三个城市六所高校蹲点采访了327名学生,发现这些00后给出的反馈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一、活动现场的真实见闻
师范大学的李雨桐边排队边刷抖音,她手里的草莓味酸奶已经喝掉大半:"扫码关注就送试喝装,这个套路十年前就有吧?不过他们新出的杨枝甘露口味确实能打,比我在奶茶店买的还好喝。"
1.1 互动游戏藏着小心机
- 扭蛋机排队最长:80%参与者选择能立即兑奖的实物奖励
- 拍照打卡区最冷清:仅12%学生愿意上传带品牌logo的自拍
- AR养牛游戏留存率惊人:次日仍有47%用户登录
活动形式 | 参与率 | 平均停留时间 | 二次传播率 |
试饮派发 | 92% | 3分钟 | 8% |
直播挑战赛 | 35% | 15分钟 | 21% |
积分商城 | 68% | 8分钟 | 43% |
二、藏在反馈里的消费密码
理工大学的张伟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活动区角落:"买三盒送充电宝?算了吧,我们宿舍去年攒的周边都够开杂货铺了。"但转头他就扫码下单了新品组合装,因为小程序里能用学生证领五折券。
2.1 产品反馈两极分化
- 经典纯牛奶回购率81%
- 零蔗糖系列差评集中在"像喝白开水"
- 联名款包装被戏称"土潮天花板"
艺术学院林菲的吐槽很犀利:"说是学生特供款,结果超市卖得比京东还贵两块钱。不过看在他们送了我爱豆周边立牌的份上..."她晃了晃包上挂着的明星徽章,上面蒙牛的logo被贴纸遮得严严实实。
三、那些没说出口的潜在需求
我在财经大学看到个有趣现象:下午两点后,自带杯免费续杯的酸奶吧排起长队。穿实验服的生物系王磊解释:"这个时间刚好做完细胞培养,既能解渴又能补充蛋白质。"
需求类型 | 显性表达 | 隐性需求 | 满足度 |
价格敏感 | 要求更多折扣 | 希望积分永久有效 | 67% |
社交属性 | 想要打卡场景 | 期待社群运营 | 52% |
健康诉求 | 关注成分表 | 需要营养指导 | 39% |
3.1 品牌印象的微妙变化
"蒙牛啊,就像家里常备的感冒灵。"医学院的陈晨这个比喻逗笑了全场,"平时不会特意关注,但每次办活动总能见到。他们那个绿盒的早餐奶,我从高中喝到研二。"
活动最后一天下着小雨,工作人员正在撤展。路过的新生好奇地打量着拆下来的灯箱广告,而蒙牛的配送车已经载着今天第18箱团购订单驶向宿舍区。教学楼的电子屏还在轮播活动花絮,画面里举着酸奶跳舞的学生们,或许明天就会出现在另一个品牌的推广活动上。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