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活动里那些让人挪不开眼的美术风格
每年快到农历五月,街坊邻居家飘出的粽叶香总让我想起小时候趴在灶台边看奶奶包粽子的光景。不过要说端午节最让我着迷的,还得是那些藏在龙舟彩绘、门头艾草束里的独特美术表达。
一、水乡人家最爱的龙舟纹样
江南水乡的龙舟师傅老周跟我说,他们画龙舟讲究"三现三藏":龙角要现得威武,龙鳞要藏得细密。去年苏州金鸡湖赛龙舟的冠军船上,龙头用渐变青金色画出了水波流动的效果,这种"游龙戏水"纹可是老匠人们不外传的手艺。
- 闽南地区偏爱红底描金龙
- 洞庭湖区流行青白相间的云水纹
- 珠江三角洲常见七彩鎏金装饰
1.1 藏在鳞片里的秘密
《岭南龙舟考》里记载,顺德龙舟的鳞片要画够365片,暗合全年天数。用特制的鱼鳞刀刻出来的纹路,在阳光下会折射出像真龙鳞片般的金属光泽。
地域 | 主色调 | 特色工艺 | 文献依据 |
苏州 | 青金色 | 渐变渲染法 | 《吴门画舫录》 |
潮州 | 朱砂红 | 漆线雕 | 《闽南漆艺》 |
岳阳 | 月白色 | 沥粉贴金 | 《洞庭风物志》 |
二、家家户户的门楣艺术
我家对门张婶每年都要换新五毒剪纸,她说用灰纸剪的蜈蚣最能镇宅。不过要论讲究,还是徽州老宅的门头最有看头——艾草要用红绳绑成六边形,底下还要挂个桃木雕的钟馗像。
2.1 北方的五彩索
去年端午在山西平遥见过"五色缕"编织的门挂,老师傅说必须按青、赤、黄、白、黑的顺序打结,这个配色可是照着《周礼·考工记》里的记载还原的。
三、粽叶包裹的几何美学
嘉兴的粽子师傅能包出24个棱角的将军粽,这种立体造型源自古代的"多面体礼器"。福建泉州还有用竹条编成八角星形状的粽子模具,蒸出来的粽子带着漂亮的几何纹路。
- 湖州枕头粽的流线造型
- 广东裹蒸粽的塔状结构
- 四川椒盐粽的螺旋捆扎法
四、当代设计师的新玩法
上海有个年轻设计团队把龙舟鳞片元素做成了模块化灯饰,去年在米兰设计周展出时,那些会转动的金属鳞片让外国人都看呆了。杭州的文创市集上,我还见过用艾草染的渐变蓝布包,看着就像把端午的晨雾背在了身上。
路过小区门口的粽子摊,王大爷正给新做的推车画龙舟图案,笔尖下的金鳞片在夕阳里闪闪发亮。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美术密码,就这样悄悄藏在我们熟悉的端午味道里。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