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校只有你一个学生:我在迷你世界学校的奇幻经历
上周三早上7点15分,我咬着半块冷掉的吐司冲进校门时,突然意识到整条林荫道上只有我的脚步声。保安老张像往常一样在传达室泡茶,但操场上没有晨读的嘈杂,教学楼所有窗户都黑着——这所号称"全市最小"的民办学校,现在真的只剩下我一个学生了。
空荡荡的教室与全明星教师阵容
我的书包撞开高二(1)班教室门时,粉笔灰在阳光里慢悠悠地飘。32套桌椅像被施了定身术,只有最后一排我的座位上有活人气息。班主任陈老师正在擦黑板,看到我时突然笑出声:"差点忘了今天还有课要上。"
这个荒诞场景要追溯到三个月前:
- 6月12日:转走最后两名同学(一个移民加拿大,一个转去衡水模式中学)
- 6月15日:教育局来考察是否撤销办学资质
- 6月18日:校长宣布保留"实验性小微学校"资格
现在我们的师生比夸张到1:1,9位老师围着我转。教物理的老王以前带竞赛班,现在拿着示波器只给我一个人演示;音乐老师干脆把钢琴搬到我课桌旁边,说终于能实践"因材施教"。
课程 | 传统学校 | 我的现状 |
体育课 | 40人共用篮球场 | 体育老师当专属陪练 |
化学实验 | 4人共享器材 | 独自使用整个实验室 |
被过度关注的幸福与烦恼
上周交的作文本,第二天就被装订成了"校级范文集"——毕竟全校就这一份作业。食堂阿姨记住我讨厌胡萝卜之后,每天的炒饭里连胡萝卜丁都消失了。但这种VIP待遇也有副作用:
- 再也不能用"作业本交丢了"当借口
- 上课打瞌睡会被6个老师同时发现
- 月考成绩直接代表全校平均分
最魔幻的是期中家长会。我妈坐在能容纳200人的报告厅里,对面是9位正襟危坐的科任老师。校长亲自给她倒茶时说:"您家孩子现在是我们百分百的升学率保障。"
那些消失的校园生活碎片
没有同桌传小纸条的早自习,窗外的麻雀叫声特别清楚。以前嫌吵的课间操广播,现在倒怀念起那种集体动作不整齐的笨拙感。最难受的是体育课,当你想玩三人制篮球时,才发现连凑人头的人都找不到。
不过也有意外收获。图书馆老师允许我躺在文学区地毯上看书,说反正"其他学生也不会投诉"。上次月考前的夜晚,所有老师轮流来教室给我做单独辅导,窗外渐渐亮起的晨光里,9杯咖啡在讲台上冒着热气。
关于孤独与特权的辩证思考
有天放学后,我在空荡荡的生物实验室解剖鲫鱼。突然意识到,此刻整栋楼里可能只有我和这些浸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是"非教职工"。这种孤独感很奇妙——既像被全世界抛弃,又像被全世界宠爱。
根据《中国小微学校发展报告2023》,全国类似我们这样的"单人校"其实有17所。北京那所著名的一师一生学校,去年毕业生甚至考进了常春藤。但报告里没说的是:
- 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演讲恐惧症"(太久没当众发言)
- 75%的受访者表示怀念集体生活的噪音
- 86%的教师承认会产生过度保护倾向
现在我写日记都改用第三人称了:"今天那个全校唯一的学生又..."好像这样能减轻些荒诞感。有时候经过其他学校,看见涌出来的学生潮竟然会觉得陌生,这才惊觉自己已经三个月没和同龄人说过话了。
昨天校长神秘兮兮地说,下学期可能有转学生来。我盯着办公室窗台上那盆快枯死的绿萝突然走神——它是不是也习惯了做这个花盆里唯一的植物?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