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鉴宝活动有哪些亮点?带你一探究竟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最近路过沈阳故宫门口,总能看到一群大爷大妈围在展板前指指点点——“听说这次鉴宝能带家里的老物件?”“隔壁李婶上次拿了个玉镯子,专家说是清中期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我也忍不住凑热闹打听了一圈,发现今年的鉴宝活动确实藏着不少惊喜。

沈阳鉴宝活动有哪些亮点

专家坐镇,宝物“验明正身”

要说最让人踏实的,还得是主办方请来的“黄金阵容”。辽宁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王德山教授带着团队亲自坐镇,这位老爷子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过二十多篇瓷器鉴定论文,往那一坐就自带气场。上周亲眼见着个穿工装裤的大哥抱着沾泥的瓷碗来,王老用放大镜看了三分钟,脱口而出:“嘉庆年间的官窑残件,可惜缺了个边儿。”惊得那大哥直拍大腿:“俺家祖上真是烧窑的!”

民间藏宝,惊喜连连

这次活动收上来的物件儿可真是五花八门。据沈阳文化局统计,前三天就收到327件民间藏品,光钱币类就占了三成。有个穿貂阿姨拿着泛黄的画卷来鉴定,展开一看竟是民国时期沈阳老中街的市井图,连当时“天益堂药房”的招牌都画得清清楚楚。更绝的是住在铁西的老赵头,他那个锈迹斑斑的铜火锅,经检测居然是张作霖府里流出来的老物件。

  • 书画类占比18%(含3件疑似明清作品)
  • 玉器类占比25%(最高单件估价120万元)
  • 钱币类占比31%(含稀有的奉天机械局银元)

这些宝贝哪儿来的?

沈阳鉴宝活动有哪些亮点

听现场工作人员唠嗑,好多藏品都是家里压箱底的“传家宝”。有个大姐拿着祖传的梳妆匣,里层暗格还藏着民国时期的胭脂票,匣子本身倒是普通的榆木材质。还有个00后小伙带着爷爷留下的军用望远镜,经鉴定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苏制装备。

边玩边学,鉴宝还能这么有趣

要说和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的沉浸式体验区。在故宫西侧的文创馆里,能用VR设备“上手”把玩青铜鼎,放大观察云纹细节。更绝的是拓印工坊,我试了试拓明代城砖纹样,墨汁用量稍多就把师傅心疼得直喊:“这可是按奉天城墙砖复刻的!”

体验项目 参与人次(截至第5日) 热门时段
VR鉴宝 2,317 10:00-11:30
古法拓印 1,892 14:00-16:00
文物修复演示 1,405 全天循环

线上线下联动,参与无门槛

这次连我家七十岁的姑姥都学会了刷直播看鉴宝。主办方在抖音开了个“宝物会说话”的账号,每天午间准时开播。有回拍到个大爷拿着雕花铜锁来鉴定,弹幕里突然冒出条留言:“这锁眼造型和我家祖宅的一模一样!”结果发现两人祖上竟是同村的,现场立马上演了认亲戏码。

特别设置的素人专场

每周三下午专门开放给首次参与的新手,连装藏品的包装都有讲究——用防震泡沫纸裹三层再套无酸纸,比我家包快递还仔细。听说有个阿姨抱着腌酸菜的坛子来,工作人员愣是找了五个海绵垫给固定住。

文化传承,让历史“活”过来

在盛京古玩城的分会场,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有位姓金的师傅演示“火里扒金”,把碎瓷片用特制胶水粘合后,放在炭火上烘烤定型。他边操作边念叨:“这手艺我太爷爷那辈就在沈阳城用着了,当年修补个碗盘能换二斤猪肉。”

沈阳鉴宝活动有哪些亮点

路过书画鉴定区时,正巧碰见个小学生在临摹《清明上河图》局部。带队的李老师告诉我,他们学校把鉴宝活动当成社会实践课,有个孩子回家翻出太奶奶的嫁妆匣,发现里头有张地契,现在全班都在研究清末沈阳的地价。

南北鉴宝活动对比图鉴

特色项目 沈阳场 北京场 上海场
专家团队构成 东北地域文物专家为主 国家级博物院研究员 海派收藏家联盟
特色藏品 满蒙文化器物、工业遗产 皇家御用珍品 江南文人雅玩
互动形式 VR鉴宝+非遗手作 文物修复体验 数字藏品工作坊

眼瞅着日头西斜,故宫的红墙染上金边儿,鉴宝区依旧人头攒动。抱着黄花梨匣子的大爷正跟人比划:“这可是我拿三斤粮票换的!”穿汉服的小姑娘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玉佩的包浆!”突然想起早上老张头说的那句话:“咱沈阳人过日子,谁家还没个带故事的老物件呢?”

关键词鉴宝究竟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