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外大佬在《第五人格》里自制角色时,他们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3点刷Reddit的《第五人格》板块时,突然被一个标题吸引——《我用Blender做了个克苏鲁系监管者》。点进去发现是个巴西玩家上传的3D模型视频,那个触手缠绕的怪物设计得比官方角色还带感。这让我想起去年日本玩家"ねこまんま"在推特爆火的自制求生者概念图,现在每天都有新作品冒出来...

为什么国外玩家热衷自制角色?

在Discord里问了几位经常发创作的大佬,得到的答案出奇一致:"官方更新太慢了!" 美服玩家ToxicPancake的说法很典型:"我们等一个新监管者要3-4个月,但《黎明杀机》每月都有新内容。"

  • 创意工坊文化的影响(特别是Steam玩家)
  • 角色设计专业的留学生拿游戏练手
  • 油管主播带起的"自制角色挑战"热潮

俄罗斯玩家Vanya甚至做了个统计表,对比各服玩家的创作偏好:

第五人格国外大佬自制角色

地区 监管者占比 常见元素
欧美 73% 克苏鲁、丧尸、科幻
日本 41% 和风妖怪、病娇少女
东南亚 68% 都市传说、降头术

那些令人过目难忘的民间设计

第五人格国外大佬自制角色

1. "织网者"阿拉克涅

西班牙美术生Maria的毕业设计,这个半人半蛛的监管者技能栏写着:"用蛛丝把逃生者裹成茧挂在墙上"。最绝的是她真的用Maya做了段追击动画,被挂上墙的幸运儿会像钟摆一样晃荡...

2. 双生求生者"光与影"

韩国兄妹档做的连体角色,哥哥负责破译时妹妹能短时间隐形。他们在Twitch直播测试时,观众发现个致命bug——妹妹被震慑时哥哥会卡进地底。评论区笑疯:"这比官方bug还有创意!"

3. 会成长的监管者"饕餮"

加拿大华裔的概念设计,随着吞噬场景道具会进化三种形态。第二阶段的肚皮上会浮现被吃求生者的脸,这个细节让Reddit讨论了三周——有人觉得恐怖,有人抗议"太政治不正确"。

民间大神都在用什么工具?

凌晨四点私信了三位创作者要软件清单,结果发现工具链比想象中复杂:

  • 建模:Blender(免费党最爱)、ZBrush(细节狂魔)
  • 贴图:Substance Painter(做旧血迹效果一绝)
  • 动作:Mixamo自动绑定+手动调整(省时但容易穿模)
  • 特效:After Effects里手绘粒子(有位大佬用到了流体模拟)

法国学生Pierre的邮件里写着:"千万别用DAZ 3D直接导出模型,上次我做的修女监管者因为版权问题被官方推特拉黑了..."

官方到底管不管?

翻遍网易的公告,发现他们对同人创作的态度相当暧昧。2021年封过某个含血腥元素的MOD,但去年又转发过日本玩家的角色设计大赛。比较靠谱的判断标准来自客服的模糊回复:"只要不用于商业盈利"

不过有件趣事:去年十二月官方新监管者"记录员"的技能机制,和泰国玩家早前发布的"执笔人"概念相似度高达60%。论坛里至今还在争论是不是抄袭,虽然那位泰国玩家自己说"可能只是巧合"。

普通玩家能参与吗?

凌晨五点咖啡喝到第三杯,突然想试试自己做角色。问到的入门建议很实在:

  • 先从修改现有角色皮肤开始(换色是最安全的)
  • 用MMD代替专业建模软件(日本太太们都是这么起步的)
  • 参加Discord的#character-concepts频道周常活动

美国高中生Lucas的提醒很关键:"记得在作品描述里写清楚是fan art,我同学的作品被营销号盗用时,就靠这个才让油管下架视频。"

窗外鸟叫了,Reddit又刷出新帖子——印尼玩家做了个能附身摄像头的监管者,技能描述写着"通过监控器瞬移"。评论区已经吵翻了,有人说这设定像《恐鬼症》,也有人反驳"明明更像《层层恐惧》"...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