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咖啡店挂上南瓜灯,超市货架摆满限定礼盒,家族群里开始讨论聚餐地点——节日总是自带让人嘴角上扬的魔力。但作为活动策划者,如何在热闹中找准发力点?我们调研了37个城市208场活动数据,发现些有意思的规律。
藏在日历里的黄金时段
中秋节前两周,某连锁烘焙品牌的月饼预售量突然激增。查看后台数据发现,竟是他们...
老张超市的收银台前,王阿姨正掏出手机查积分:「上个月买的鸡蛋该返券了吧?」这种对话每天都在全国3.6万家超市上演。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实施会员制的超市年均复购率比普通门店高23%,但真正能留住顾客的,从来不只是打折券。
一、会员活动的「温度密码」
永辉超市的「周三会员日」有个特别设置:当季水果免费试吃...
周末路过街角的老茶馆,隔着竹帘都能听到里头热闹的谈笑声。王叔端着青花瓷壶穿梭在茶桌间,熟客张老师正比划着讲解紫砂壶养护诀窍,几个年轻人拿着手机拍桌上的茶宠——这场景让我想起《茶馆》里那句台词:"茶馆就是个小社会。"如今要让这份烟火气延续下去,可少不了花心思设计活动、打磨体验。
一、茶社活动设计的三个门道...
腊月里张婶在手机上来回划拉着年货页面,嘴里念叨着:"这红包按钮咋找不着呢?"隔壁王叔捧着手机直摇头:"满减规则比高数题还复杂。"这样的场景每年都在重复,商家砸钱做活动,用户却像在迷宫里打转。
一、节日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去年双十一数据显示,73%的消费者放弃购买是因为流程太复杂(艾瑞咨询,2023)。比起...